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那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1)孔子;仁和礼。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是孔子的言论;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礼;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思结合”;他创立的常说对后世的重要影响是: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学派的观点是:劳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法制,有秩序的治理国家;班长:儒家;主张仁政,依靠人民;生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如下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3)你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至少举三例)

(4)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沁园春•雪》里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我国历史上那两位著名的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鲜卑姓改汉姓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贺 赖

丘穆陵

独 孤

步六孤

贺 楼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

(3)“卫鞅”和“孝文帝”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推动历史发展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初一(2)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为“古代科技成就”的黑板报,需要一些古代农业谚语的知识,他们可以查阅(  )

A. 《水经注》    B. 《兰亭序》    C. 《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A.长安──今新疆──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中亚、西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