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初行”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应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江南怎样的社会面貌?

(4)试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2)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南朝;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4)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由此判断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初行”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应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根据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江南经济富庶,因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南朝江南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3)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封建(封疆建国)亲戚,以藩(藩国,诸侯国的意思)屏周(拱卫周王室)。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攻打)。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

材料四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阅读上列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反应了哪个方面的变化?材料三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的政治特征是?

(3)结合材料四指出,“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 李冰——都江堰

C.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祖冲之——造纸术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成语典故,请帮助他按照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  )

①草木皆兵

②三顾茅庐

③问鼎中原

④纸上谈兵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原有的统治方式”主要是指(  )

A. 分封诸侯制度    B. 赋税征收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官员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