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⑴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⑶ 巴黎和会决定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⑷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青年学生变成了工人阶级 ⑸ 提示:可以从爱国主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等等方面回答此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口号出自五四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国贼”主要是指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在当年6月以后发生的变化是,1919年6月后,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七事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一八事变

 

查看答案

毛泽东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北伐战争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召开遵义会议

D. 参加重庆谈判

 

查看答案

(题文)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华北事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