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42年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51年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0年...

1842年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51年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6月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取得大捷。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 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B. 中国人民探索史

C.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 西方侵华史

 

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可知,“1842年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51年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6月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取得大捷”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概括不全面;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冀教版八年级教材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国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村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牵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  2015年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成为建国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谈,媒体称习马会有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

——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21世把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写出两次)

(2)材料一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战投?请列举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  它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与超越。它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这场带有摧毁性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旧伦理及其人格化代表。于是,排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材料四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先定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先后进行了探索活。请按时间顺序写出这些探索的名称。

(2)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3)材料四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请举两例证明中共实践了此革命道路。

(4)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或者说你得出了那些符合历史逻辑的正确结论或认识?

 

 

查看答案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