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A       E     

(2)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A:长安E:欧洲(大秦) (2)第一次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的目的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 (3)重要地位:沟通欧亚的路上交通道路(或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答案为A:长安;E:欧洲(大秦)。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反问,加强与外界联系,建立与西域各过的友好关系,传播文化。 (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历史昭示我们,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需通过扩大交流、经济互补,实现双赢,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

A. 王義之的字    B. 顾恺之的画    C. 石窟艺术    D. 青铜器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道德经》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天工开物》

 

查看答案

《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 顾恺之    B. 陶渊明    C. 王羲之    D. 司马迁

 

查看答案

当看到有的同学能熟练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50位而惊叹不已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该同学正在探究(  )

A. 张衡的贡献    B. 《九章算术》

C. 祖冲之的贡献    D. 孙武的兵法

 

查看答案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