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

(4)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1)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 (4)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依据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结合课本所学,因为大城市国民党力量强大,1927年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依据课本所学,1933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导致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长征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依据所学知识,“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指的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1)(巧用表格,夯实基础)老师指导同学们将知识点列表归纳,请你把相关内容对应序号填在空格内。

(2)(关注细节、请你纠错)老师将同学们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图说历史,归纳主题)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主题:     

(4)(挑战思维,自主探究)在课堂总结时,老师出示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请你说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兄弟齐心)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荜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就?

(兄弟反目)

材料二: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材料三: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毁……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国共关系的变化使得日本趁虚而入,结合材料三说出日本制造了哪一侵华事变?这一事件的发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同仇敌忾)

材料四:毛澤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材料五: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4)列举材料四中所说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及指挥者。(注:这里的抗战指全民族抗战)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烽火再起)

材料六: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6)材料六中的“双十协定”是哪一谈判取得的成果?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

(未来可期)

材料七:2015年11月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握手时间长达一分多钟。这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台湾海峡的一次握手。

(7)综合以上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出什么启示?当今国共两党领导人再次握手有什么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我国当代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共“一大”召开 

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④蒋家王朝的灭亡 

⑤30万军民惨遭日本侵略者屠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田汉    B. 聂耳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查看答案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