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 1839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 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都是历史现象,不是结论。D是从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

A. 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B.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C. 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D.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 是在上海签订的

B. 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C.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历史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材料一: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中国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名称。

(2)请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例,试说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材料二:如果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使国共两党自身登上了全国政治舞台,那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则使中华民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加快了中国历史接上了世界历史潮流而非孤立存在状态的步伐。

(3)为什么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则使中华民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

 

查看答案

人物年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以下资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1921年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9月,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

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8年7月,他的演讲稿《论持久战》油印出册,受到全国各阶层的关注。

1947年3月,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重要报告。

根据上述年谱片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是哪位历史人物?确立其领导地位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1927年,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写这一历史事件。

(3)年谱片段中涉及了中共历史上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请描述一下“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的具体内容,并说说“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