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时间回转,你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烽火大地,你是一位勇敢的战地记者,你的足迹遍布大...

时间回转,你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烽火大地,你是一位勇敢的战地记者,你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32年你到了东北,1936年你到了西安,1938年你去了山东台儿庄,1945年你又来到重庆,你见证了一件件历史大事的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材料三  台儿庄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经此一战之后,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四  (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首小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事件的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重庆谈判的结局如何?毛泽东为什么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

(5)请你以记者的身份,任选上述材料中的一件历史大事,写一则50字左右的简讯。

 

(1)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 (2)逼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和平解决。 (3)李宗仁;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后被国民党撕毁;戳穿蒋介石的阴谋 (5) 材料一大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材料二大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是为“西安事变”。 材料三大事 1938年,日军会师台儿庄,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发起全面反攻,歼敌1万多人,日军被迫撤军。 材料四大事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两党在重庆共商国事,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即《双十协定》。 (任写一个历史事件的报道,答对关键意思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2)根据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3)根据材料三“台儿庄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经此一战之后,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国民党军官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根据材料四“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由我们提出”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后来被蒋介石撕毁,发动了内战;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是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5)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是为“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炎黄子孙致力于民族富强的探索,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经典广东》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  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纪念馆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描述的是哪一次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他们领导了哪一次运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他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实现这个主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是谁?

(5)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对国家复兴,民族富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请你为此撰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的励志语。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无情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查看答案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查看答案

在中共一大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查看答案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