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表决,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表决,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1)根据所学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的论断。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3)请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著名战役各一个。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从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影响:中国全面或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决定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世界反法西斯是盟的建立。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完全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平来之不易。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所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2)跟据材料二的内容“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可知,材料二中反映的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也叫作“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上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战役有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围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完全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平来之不易等角度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马克思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     

改正:     

(2)《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判断对错:     

改正:     

(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判断对错:     

改正:     

(4)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判断对错:     

改正: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请根据提示,写出战役的名称。

(1)     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2)     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     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查看答案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特别关心国家命运的兴衰,近代史上就有不少代表。请根据提示,写出其中的几个代表人物:

(1)他与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1300名举人上书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他是     

(2)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曾担任了中共中央局书记,他是     

(3)他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他是     

(4)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他是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诸多权益。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条约: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2)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查看答案

中国现在的很多节日和纪念日都与中国的近代历史有关。下列节日和纪念日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①五四青年节

②建党节

③建军节

④国家公祭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