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 (歌词识史)《松花江上》...

某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

(歌词识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角色扮演)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8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一个个抗日英雄故事在大江南北上演。

(3)请你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个取胜的战例。

(问题探究)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故意歪曲、篡改历史,甚至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面对历史和未来?

 

(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松花江上》或《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创作时间和内容符合西安事变背景,《松花江上》揭露了日本略中国东北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民族危机以及东北人民盼望收复故土、重建家园的愿望;《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揭示民族危机,号召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理由充分即可) (3)台儿庄战役或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 (4)二者不是一回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是对日本法西斯的严惩,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平民伤亡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 (5)正视历史,珍惜和平,展望未来,合作共羸。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松花江上》中“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歌词描述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 (2)我会选择《松花江上》或《义勇军进行曲》。选择《松花江上》的理由:《松花江上》歌词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民族危机以及东北人民盼望收复故土、重建家园的心情;《松花江上》的曲调凄凉悲怆,如哭如泣,体现国破家亡的悲伤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选择《义勇军进行曲》的理由:《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反映了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揭示民族危机,号召全民族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慷慨激昂,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胜的战例有: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共产党敌后战场取胜的战例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不是一回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是对日本法西斯的严惩,日本平民伤亡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 (5)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丛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意味着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申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