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为了解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学校组织考察活动。 (设计路线) (...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为了解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学校组织考察活动。

(设计路线)

(1)按时序将考查路线补充完整:①、                        、②。

(深入研究)

(2)阅读上述历史文化遗产简介,仿照示例,概括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的时代特征。

(成果运用)

(3)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代表北京形象的名片。从上述历史文化遗产中任选其一(北京人遗址除外,仿照示例,为该历史文化遗产设计推荐名片。

示例:北京人遗址推荐名片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大量石器与用火遗迹。这些文物与遗迹见证了早起的起源与发展,为了解早起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实物证据。

因此,推荐北京人遗址。

 

(1)考察路线:③④⑤ (2)时代特征:西汉时期:国家统一或大一统;隋唐时期:繁荣开放;辽金时期:政权并立、民族交融;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 (3)给分标准:从文化遗产概况、见证的历史或历史价值等角度表述。 【解析】 (1)据表格分析可知,按时序将考查路线补充完整应该是:①③④⑤②。①是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20万年,②是故宫博物院,明清时代的建筑,③是西汉时期的汉墓,④是唐代建筑;⑤是辽代建筑。因此时序是①③④⑤②。 (2)阅读题干历史文化遗产简介,可概括出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的时代特征是:西汉时期:国家统一或大一统;隋唐时期:繁荣开放;辽金时期:政权并立、民族交融;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 (3)故宫博物院推荐名片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时期的皇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体现了明清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1987年,故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推荐故宫博物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交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各朝各代绵延有序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汉武帝时,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形成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逐步形成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唐朝陆上、海上交通发达,架起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交往。唐朝的发达文化远播域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对域外文化广泛吸收,也促进了社会发展。

材料三  郑和航海路线图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织品等物产和造纸、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以及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书籍,成为交流的重要产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多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②郑和下西洋清剿海盗、平息纷争,维护了沿线安定和平。

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对经济贸易交流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4)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A. 世界经济全球化

B. 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C.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 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

 

查看答案

一位同学制作了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示意图。图中空格处应填写的是

A. 两极格局

B. 欧洲联合

C. 区域集团化

D. 一超多强

 

查看答案

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使德国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战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德国无条件投降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与这一法规相关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马歇尔计划

D. 杜鲁门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