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

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无关,A项符合题意;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1929年经济危机的开始    B. 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

C. 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掌德国政权    D. 1936年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 兴建公共工程    B. 调整农业政策    C. 整顿银行    D.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四  19世纪下半叶,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许多高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材料五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

(1)阅读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发明及其发明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描述的日本“破例来之陋习”“求知识与世界”的这场改革名称是什么?日本为“脱亚入欧”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举出两例)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说日本的这场改革有哪些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俄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对比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