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完《夏与商的政治统治》这一课后,王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认为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

学完《夏与商的政治统治》这一课后,王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认为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之举。她得出这个认识是根据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B. 夏朝国王压榨百姓

C. 夏朝是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    D. 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使夏朝衰落,这时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所以,“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之举的根据”是“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因为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B项说法太绝对,如夏朝的建立者禹是个谦虚 、德才兼备、心系百姓、勇于承担责任的一个人;C项与“商灭夏”没有直接关系。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分别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处,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材料表明

A. 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水稻    B. 水稻是我国原始社会种植最广的农作物

C. 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D. 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

 

查看答案

为了了解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某校八年级(11)班同学开展了如下环节的探究,请你参加。

(夜泊之伤)

材料一  1911年,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伤心地”因何事而让梁启超伤心?

(分离之痛)

材料二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摘编自丘逢甲①《离台诗》

①丘逢甲: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这首诗是作者被迫离台时所作,表达了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的愤慨。

(2)材料二中“宰相”所割之地有哪些?

(瓜分之辱)

(3)《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你认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材料二中“割地”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体现出了青年学生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报刊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既能播报当时当地的新闻,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精选……传教士和商人,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住之方。”在写作《四洲志》之余,他还搜集了大量的船炮模型图纸等资料,希望进行仿制。

——摘编自《林则徐与译报》

(1)根据材料一,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根本目的和近代的哪场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利,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诸政治上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

——摘编自《民报》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那些方面的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1912年(民国二年),晚清进士郑靖侯先生深受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创办了“三育小学”,即为桐城某中学的前身。这种思想是

A. 民主科学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