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A       E     

(2)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A:长安E:欧洲(大秦) (2)第一次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的目的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 (3)重要地位:沟通欧亚的路上交通道路(或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答案为A:长安;E:欧洲(大秦)。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反问,加强与外界联系,建立与西域各过的友好关系,传播文化。 (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历史昭示我们,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需通过扩大交流、经济互补,实现双赢,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司马迁编写《史记》

C. 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查看答案

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

A. 秦朝末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唐朝末年

 

查看答案

能够通过《史记》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文景之治  

④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促使张骞出使西域    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查看答案

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宣政院的设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