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

——节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的主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有了怎样的进步?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3)图中的人物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那一历史事件?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5)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戌变法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变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孙中山。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 (4)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敬告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等(举一例即可) (5)从器物(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指的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须自法律制度改”可知,康有为的主张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变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中的人物是孙中山;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孙中山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陈独秀的《敬告青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5)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与“求富”; 19世纪末维新派的主张是变法维新;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民主共和时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民主科学时代;这四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曲折发展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的船只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捍卫图1鸦片走私船的贸易,哪国最初于何时发动了侵华战争?

(2)图2中铁甲舰所在舰队在哪次战争中全军覆没?

(3)图3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情景?图中所示战役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以上三幅图片中的船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怎样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找出错误并改正)

(1)太平天国运动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包括“民主、民权、民生”在内的三民主义。

(3)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4)枣宜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查看答案

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座老城,一段往事。

(1)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在那里诞生了。那里是________

(2)中国红色革命圣地,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那里是________

(3)中国军民曾在那里打败日军发动的第三次会战,取得了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英盟军在亚洲战场的唯一胜利。那里是________

(4)抗战陪都;战后,国共双方曾在那里和谈,共商国家大计。那里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留下足迹,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3)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他”是指________

(4)“做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________撰写的挽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