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题、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材料四:“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料二中的“上”指哪一位皇帝?根材料据该皇帝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3)材料三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胞负和雄心壮志,请问,曹操当年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4)材料四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维护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纵观历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俟,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通道),急耕战之贫(努力耕织、作战勇猛给予赏赐为急迫的事),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但仍以致力于根本的缘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北魏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人教版 七年级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依次写出三则材料对应反映的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此改革的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中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成功,主要需具备什么条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说的是( )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孙权 D. 刘备
下列事件中,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是( )
A.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B. 周平王迁都洛邑
C.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D.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末年 C. 西晋初年 D. 西晋末年
有人说,“两千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周平王东迁 B. 百家争鸣 C. 张骞通西域 D. 秦灭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