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始皇使用大量人力去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材料三  丝绸之路示意图

(3)上图中的“A”是指当时的哪个国家?丝绸之路是双向交流,请问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材料四  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4)据材料四,指出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5)请你为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一点积极的建议。

 

(1)防御匈奴(或“阻止匈奴南下”) 牺牲了大量人民群众的生命 (2)匈奴、鲜卑、羯、氐、羌。(答出2个即可得满分。注意“匈”的写法) (3)A是大秦 西汉(或“西汉末年”) (4)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5)保护沿途的生态环境;加强沿途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沿途的名胜古迹;与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使用大量人力去修筑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结合材料“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可知,我对他修长城的看法是牺牲了大量人民群众的生命。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上图中的“A”是指当时的大秦;丝绸之路是双向交流,佛教是西汉传入中国的;佛教起源于公历纪元前后,公元67年左右(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5)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为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积极的建议是保护沿途的生态环境;加强沿途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沿途的名胜古迹;与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图标,火炬的设计到奥运圣火的采集与传递,无不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你认为属于哪种字体?该字体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中国历史上谁被誉为“书圣”?

(2)奥运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世界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何时?东汉时期哪个人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国外传递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传递的,写出该路线的起点,对开通此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 班超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开辟后

C.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    D. 昭君出塞后

 

查看答案

“文景之治”是指

A.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时期

B.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 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局面

D. 文帝景帝时期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

A. 三家分晋    B. 田氏代齐    C. 晋楚争霸    D. 战国七雄

 

查看答案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它主要是由哪两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    )

①炎帝部落  

②黄帝部落   

③尧部落   

④舜部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