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近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既是不断向...

在近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既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充满艰难曲折的历程。

请认真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

(1)洋务运动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那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又首先是哪一政治运动实践的?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3)为实现材料二的梦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根据材料三,为救治中国的黑暗,中国的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发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积极意义?

材料四: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

(5)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近代化“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1)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3)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5)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先进民主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材料二“为中国谋幸福”的梦想,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即材料四中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四次运动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与“求富”;19世纪末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民主共和时代;1915年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民主和科学的时代。这四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逐步深入,曲折发展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历史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接受英国侵略者的全部要求,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了名字。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复兴之路》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的是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人民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是什么?“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为什么说“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3)结合所学,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我国同胞的数量达到多少?请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今天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材料四图片是解放战争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查看答案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查看答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