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黄海海战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万万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健,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是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得逞的?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针民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针民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论证。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查看答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_______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放战争中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

 

查看答案

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