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

——摘编自《后魏书》译文

(1)阅读材料,说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中的观点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类似。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其改革内容。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你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一点即可)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

 

(1)商鞅变法。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符合题意即可)法家学派。 (2)喜爱、重视汉文化。(言之有理即可)学说汉话;提倡与汉人通婚;等等。(一点即可) (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立足实际;等等。(一点即可)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可知,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材料中的观点与诸子百家中法家学派的观点类似。 (2)根据材料二“(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喜爱、重视汉文化;如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①说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等;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半坡聚落时期,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饲养的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

改正:

(2)灵渠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改正: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改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卓著。

(1)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名医华佗不仅擅长针灸,而且发明了麻醉药剂“        ”, 创编出“ 五禽戏”。(3)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了“          ”理论 ,提倡预防疾病。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1)200年,曹操在            中大败袁绍,为以后统有北方打下基础。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3)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查看答案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面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 长安    B. 咸阳    C. 洛阳    D. 成都

 

查看答案

某位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名人卡片(如下图)。其中,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

A. 数学名著《缀术》    B. 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

C. 先进历法《大明历》    D. 著有《水经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