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二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决议》指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

                           ——摘录《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材料四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习近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声”“惊天霹雳”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刚刚成立了六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什么战争?“又继续战斗”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

(3)材料三中的“决议”与哪一次会议有关?从决议内容可以看出这次会议集中力量纠正了什么错误?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中有何重要的意义?

(4)材料四中的 “8年全面抗战”的起点在哪里?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万众一心、抵御外侮,试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战例说明。

(5)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取得基本经验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写出一点即可) (2)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3)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七七事变;正面: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写出一个即可);敌后:百团大战 (5)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视党的自我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任意写出2点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结合所学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是举行。嘉兴南湖的这条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了六年是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决议》指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长征途中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中共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全面抗战以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正面战场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敌后战场有百团大战等。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视党的自我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二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1279年,元朝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台湾及南海诸岛、东北广大地区,都在元朝管辖之下,元朝的版图超过汉唐。

                                                            ——《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是时,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

                                                               ——《圣武记》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的“始皇帝”是谁?(写出人名)为了巩固统一,材料一反映了“始皇帝”在政治上的哪些举措?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并举一例说明。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元朝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材料四中的“圣祖”是哪一位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指出“圣祖”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题。

 

查看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查看答案

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如下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查看答案

“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文中的变化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清朝末年    B. 中华民国时期    C. 北洋政府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