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下决心深入下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这些是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它给中国的社会生活带来全新的东西。它日后发展的迅猛,也许是创始者自已都难以料到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方面军于1939年1、2两日,举行了情报工作负责人会议。....会议的开头,方面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作了如下的报告,指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对此,迫切希望有深刻的认识,努力组织周密的情报网,掌握敌人抗战力量的实际情况。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华北治安战》(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军准备如何对付当前的局势?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贫苦大众谋利,纪律严格 (2)提高对共军作用的认识,采取行动对付根据地 (3)为国、为民谋利,得到人民拥护。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下决心深入下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贫苦大众谋利,纪律严格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对此,迫切希望有深刻的认识,努力组织周密的情报网,掌握敌人抗战力量的实际情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准备对付当前的局势的方式是提高对共军作用的认识,采取行动对付根据地。 (3)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为国、为民谋利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日中两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冲突。正是在没有宣战,而且是违背天皇意思的情况下,日中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投入了大量兵力,1937年末占领首都南京。其间,日军杀害了包括俘虏、中国平民在内的数万人,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摘自大津透等编的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日本史》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并非仅仅是为了“记住过去”。卡尔说:“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我们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功能”。我们为了和平的目的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

——摘编自赵亚夫、张汉林《评现行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的叙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教科书叙述了哪两大历史事件?对这两个事件的叙述,日本教科书隐瞒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们研究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材料,指出日本教科书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1)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日本开展大屠杀的城市:旅顺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威海卫

(2)中日两军进军路线有何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下边《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金田

B. 太平天国运动的都城:天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为了保证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顺利举行,严防四川军阀的骚挠。 1月10日,红一军团攻占贵州桐梓县城,先头部队继续向北面的新站、松坎、綦江石壕方向推进,抢先攻占綦江的羊角垴,扼守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并向石壕山区派出兵力,监视驻扎在九盘子一带的川军。 1月17日至20日,红一军团大部队 8000多人在松坎休整4天后, 1月21日在周恩来、董必武及军团长林彪、参谋长左权的率领下从松坎出发,经贵州的箭头垭,经水口坪、毛坝坪、箭头垭、白岩到达綦江石壕场,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牵制四川军阀,策应毛泽东率领的另一部队转道赤水河。 1月22日,红军在石壕驻扎了2天,实现了战略意图,然后经梨园坝到达贵州温水、习水开往赤水河。

1935年1月21日中午,红军大部队从箭头垭出发向石壕进军,被红军击溃的敌军残部尾随追赶,包围了在箭头垭检查军纪和归还借用群众东西的红军司务长3名后勤人员。战斗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一名负伤,红军司务长为掩护负伤的战友突围落入敌手。敌人把司务长的挎包、饭盒、筷子、14块银元和苏区纸币等物品搜去,把他捆在箭头垭场头靠綦江一侧,先是对红军司务长拳打脚踢,要他交代出红军的组织情况、行军路线、作战部署,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职务等。司务长怒视着敌人,一句话也不说。

司务长从21日中午开始到第二天被杀,先后遭受了“搬地均”、 灌石灰水、“踩杠子”、吊挂、饥饿、寒冷、“穿心杠子”、“猴子搬疙瘩”、烙烙铁、割舌头等种种折磨始终没有屈服。

——摘编自綦江街镇历史文化从书《红色石壕》《明珠安稳》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红军过綦江是为了佯攻贵阳,牵制黔军。

(2)红军过綦江发生在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

(3)綦江区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经过重庆市唯一的地方。

(4)红军司务长是由于脱离大部队私自逃跑被敌军抓获的。

(5)司务长具有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查看答案

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A. 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国弱民贫    B. 井冈山会师——重庆谈判

C. 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    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