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军校是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建立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在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国共内战时期,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 ,导致东三省全部沦陷。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这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相互合作等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期待国共再次合作,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梦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走出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毛泽东是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四: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同日凌晨起,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

(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意义?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指哪场战役?结果如何?

(5)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感悟?

 

 

查看答案

19世纪,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阶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次“自强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这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2)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3)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哪一条约,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根据材料回答,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昨日下午,法国皮诺家族在国家博物馆将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这是圆明园被劫掠文物首次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回归。国家文物局已将这两尊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将于近期公开展出。至此,圆明园12兽首中已有7件回归。

——《新京报》

(2)材料二中的“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是在哪次战争中流失国外的?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3)材料三“清国之败”与哪场战役关系最为密切?这场战争引发了怎样不堪回首的后果?

材料四: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4)材料四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使得“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请你写出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缓慢。主张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 周学熙    B. 张謇    C. 严复    D. 侯德榜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描述的历史事件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D. “分割包围,先打两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