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文家市会议”是在哪次起义过程中召开的?该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图一西安事变                  图二重庆谈判

(2)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

材料三: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历程。

(3)结合所学,完善国共两党关系思维导图

          

          

          

(4)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历程,你有哪些感悟?

 

(1)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解决方式:和平协商或和平谈判。 (3)①合则两利,分则两害。②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③解放战争。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在这重新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史称文家市决策,在转移的过程中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这样就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后,进入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采取了和平协商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的事件,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的实质。 (3)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证明,国共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国民党退守台湾,使得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4)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历程,依据所学可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材料一中情境的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主张。辛亥革命后中国在政治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大力倡导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过“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查看答案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方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 国民党统治腐败

C. 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援

D. 解放军作战勇敢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1947年底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的是

A.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 平均地权

C. 实行减租减息

D.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文章中“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的史实依据不可能有

①平型关大捷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