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什么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设立机构的是谁?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4)结合材料二三,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1)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也可) (4)趋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走向独裁。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题文中要求回答的问题即可解决。即材料一中的“皇帝”是秦始皇;“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太尉、御史大夫。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题文中要求回答的问题即可解决。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根据材料三“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材料二明朝取消丞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材料三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由此可知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走向独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2)依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郑和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如下图为宋应星编写的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

A. 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昆曲与京剧艺术说法错误的是(  )

A. 明清时期是昆曲和京剧最有影响力的时期

B.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C. 乾隆时期昆曲走向衰落,而后发展为京剧

D. 道光年间形成的“皮黄戏”剧种为京剧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A. 罗贯中    B. 吴承恩

C. 施耐庵    D. 曹雪芹

 

查看答案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预防和治疗H7N9禽流感过程中,下列有可能提供医治方法的著作是(  )

A. 《水经注》    B. 《马可•波罗行纪》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