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为了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问:“...

某校为了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问:“领导戊戌变法的人物是谁?”答案应该是

A. 康有为、梁启超

B. 孙中山、黄兴

C. 陈独秀、李大钊

D. 曾国藩、李鸿章

 

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面对民族危机。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A项符合题意;1910年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了黄花岗起义。B项不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C项不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了洋务运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是

A. 割让辽东半岛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查看答案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海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 洋务运动

B. 公车上书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固化为一片灰烬。”放“这把火”的是

A. 英军    B. 英法联军    C. 日军    D. 八国联军

 

查看答案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其发展离不开历朝历代的努力。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羸政完成的……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 2000 多年,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

(1)据材料一,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世界历史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刘彻颁布了史称“推恩令”的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亦无政治特权,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国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材料三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3)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据材料三,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已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做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做儒家。

——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材料二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材料四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在13 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4)据材料四,请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