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据此推知,该报道的主题是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左宝贵英勇殉国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B 【解析】 依据题干中时间及“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报道的主题应为圆明园惨遭洗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正确答案为B。关天培战死炮台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左宝贵英勇殉国是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义和团火烧教堂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AC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南京    B. 上海

C. 厦门    D. 虎门

 

查看答案

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在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会议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

(2)图二:“乔冠华开怀大笑”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图三:“习特会晤”反映了中美关系新时期的表现,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下表是中国的《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图表。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4)根据材料,请分析《人民日报》对美国的语态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怎样的转变?是什么事件促成《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逆转?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党和政府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2)材料三中唱词反映了“文革”期间凤阳农村生活如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