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毛泽东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3)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按军功授爵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2)北魏鲜卑族 措施:①穿汉服 ②说汉语 ③改汉姓 ④与汉族人通婚 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和礼法 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和,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可知,毛主席赞扬商鞅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按军功授爵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 (2)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北魏属于鲜卑族,结合材料可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说汉语,图表显示姓氏由鲜卑族姓改为汉姓,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还有穿汉服、鲜卑族与汉族人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和礼法;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和,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孝文帝改革巩固了北魏政权,可见,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的政治结构及特点。

材料二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为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 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 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 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查看答案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 《兰亭序》    B. 《女史箴图》

C. 《洛神赋图》    D. 《神灭论》

 

查看答案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 魏、吴、蜀

B. 魏、蜀、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