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6年12月12日,两位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6年12月12日,两位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势力,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两位将军”指的是哪两个人?

(2)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何人到西安参加谈判?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哪些影响?

 

(1)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2)周恩来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一事件就是西安事变;材料中的“两位将军”指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8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这个不平等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

材料二:1894年11月21日,日寇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的屠杀,死难者达两万多人。

材料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以上。

(1)材料一涉及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近代沙俄割占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在哪场战争前后?

(2)材料二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事件?

(4)面对三则材料中的屈辱历史,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稅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材料一、材料二涉及的分别是哪个条约?

(2)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的“通商口岸”三例。

(3)材料二相关条约划定北京哪一地区为使馆界?

(4)以上两个条约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中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请列举“戊戌六君子”

 

查看答案

请列举《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四个商埠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时担任议和大臣——

(2)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

(3)在《时务报》上发表《变发通议》——

(4)指挥了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