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1)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和“礼”。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试题(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相关知识,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通过关键句: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政治主张是“以德治国”,通过关键句: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思想主张是“仁”和“礼”。 (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判断出这是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焚书坑儒这一政策的实行带来的影响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我们可判断出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焚书坑儒,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虽然对待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自己的统治。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关键句:“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我们可判断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财产,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查看答案

在小组讨论中,针对古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提出各种看法。下列观点符合上述评价的是

A. 《史记》记述的历史事件完全真实可靠

B. 《史记》文笔质朴简洁,缺乏文学价值

C. 《史记》是重要史料,有些内容需考证

D. 《史记》词藻华丽,所记人物生动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东汉亡于公元220年,汉朝存在的历史时期是

A.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B.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C.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

D.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

 

查看答案

“卧薪尝胆整十年,悬梁刺股;破釜沉舟考场间,妙笔生花。”加点的成语典故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战国    B. 春秋和秦末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