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自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这次运动(革命)在思想领域对人们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又有什么新发展?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 图四:新文化运动。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资产阶级 (4)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新青年》的发表。态度:我们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理由: (1)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国文化。 【解析】 (1)依据图片内容及文字提示,可以判断图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图二代表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图三代表的事件是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图四代表的事件是1916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2)依据图片中的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他在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1915年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在《民报》的创刊词中,他把这十六个字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依据康有为的主张可以知道他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能够实现君主立宪,这代表了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他们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4)依据材料三的出处可知,陈独秀提出的“德、赛先生”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民主和科学”,以他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改造国民性,能够真正实现民主和共和。在这次运动中,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这是不可取的,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吸取其优秀的地方,去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1)图一场景发生在           (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2)图三场景发生在            月。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以上。这一天被定为每年的国家公祭日。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          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3)图四场景发生在     (战役名称)以后,           (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       的垮台。

 

查看答案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B. 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

C.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D. 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的配合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D.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

 

查看答案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解放军作战勇敢    B.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 民众的大力支援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减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 西安事变

B. 抗日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