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对当时中国社会发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对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过这样的描述:  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辩子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

材料二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唯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2)材料二中对我国地方出现铁路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铁路运输的优点有哪些?

(3)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铁路事业发展前景可观,出现了高铁、地铁,请你谈谈铁路给我们出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1)出现了新式教育、易服装、剪发辫、废缠足、新礼仪、新舞台等 (2)持肯定态度。快捷、运量大。 (3)积极影响: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辩子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是出现了新式教育、易服装、剪发辫、废缠足、新礼仪、新舞台等。  (2)依据材料二“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唯任其侮辱而莫之御”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对我国地方出现铁路持肯定态度;你认为铁路运输的优点有快捷、运量大。 (3) 依据所学可知,高铁、地铁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起!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在北京西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1)材料一表现了东北人民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件后的悲痛与愤懑?

(2)列举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役各一例。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促使抗日战争器利的因素有那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 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

(2)哪些人是五四运动中的先锋?五四运动中哪一阶层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3)假如你是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一名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写一幅标语。(不得照抄材料)

(4)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讲话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查看答案

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林则徐生平史迹 英国军队侵华暴行 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鸦片战争    D. 甲午战争

 

查看答案

清末状元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以下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

A. 修建京张铁路    B. 创办大生纱厂

C. 研制工业纯碱    D. 编写《海国图志》

 

查看答案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A. 四一二政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