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有何意义?

(2)材料二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并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依据材料二信息“‘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南昌起义;“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是指秋收起义;“井冈山上朱毛和”是指井冈山会师;“创建四军建奇功”是指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些事件反映了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依据上述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子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四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已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这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局限性?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还大力推崇日本,这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孙中山的上书被李鸿章拒绝后,材料二表明他的救国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贡献?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

(3)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中国近代史“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展开了什么事件?

(2)材料二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中“新的社会力量”指什么?

 

 

查看答案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画家徐悲鸿的名言。他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 《女神》

C. 《愚公移山》

D. 《马路天使》

 

查看答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 重庆谈判开始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双十协定”签订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