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曾经先后三次沦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曾经先后三次沦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10月9日,我们终于撤离了掠夺现场,身后留下一片废墟和大火,战争中悲催的一幕无论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军队失去了尊严,使一些人失去了荣誉!”  

材料二:皇城仅剩下最后一道门:午门。美军架好炮准备轰击,俄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都很着急,不想让美国人抢先进入。各国司令官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防止一国独占或先占皇宫,暂停对皇宫的军事行动。                                         

材料三:日本向华北大量增兵,进入北平、天津。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

(1)据材料一回答,“一片废墟和大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这次陷落与哪一次侵华战争有关?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平津相继沦陷”发生于哪次重大事件之后?

(4)回顾历史,面对北京(北平)先后三次沦陷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1)火烧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4)我们告别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岁月,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全民团结,才可以保家卫国;只有当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明荣知耻”、国富力强的国家,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1860年)10月9日,我们终于撤离了劫掠现场,身后留下一片废墟和大火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1900年8月列强攻入北京;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3)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陷落;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我们告别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岁月,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全民团结,才可以保家卫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A. 1840年    B. 1919年

C. 1921年    D. 1949年

 

查看答案

201412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A. 鸦片战争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八国联军侵华

 

查看答案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