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 (...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     

(3)假如你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你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吗?请说明理由。   

(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会。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爱国学生的愤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2)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精神内涵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3)第一问开放性题目,假如我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我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从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割让土地等方面完成下列表格。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赔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了哪些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后来法、美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结合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查看答案

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A.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查看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武力进犯大多得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强大    B. 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C. 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    D. 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查看答案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查看答案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3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 民国十二年    B. 民国十三年

C. 民国十四年    D. 民国十五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