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  董仲舒做江都相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扬州却留下了许多遗迹,这些古迹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如今修缮的正谊书院内的董子祠便是其中之一,董子祠全国三座,但扬州保存得最为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材料三  唐太宗经常教导他的孩子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汉朝哪位皇帝接受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他在思想领域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出于同样的目的,秦始皇曾在思想领域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

(3)据材料三,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一些合理成分值得借鉴?

 

(1)提出“仁”、“礼”的学说和主张。(1分) (2)汉武帝;(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焚书坑儒”(1分) (3)“贞观之治”(1分) (4)“民贵君轻”“仁者爱人”,仁政、民本思想。(2分)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是提出“仁”、“礼”的学说和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也就是做国家管理者最高的道德就是爱每个人,现在称为博爱.由仁则生义,也就是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则.由义生礼,也就是国家制度、官吏行为规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朝的汉武帝接受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他在思想领域上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出于同样的目的,秦始皇曾在思想领域上采取了“焚书坑儒”加强统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 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 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 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值得借鉴的部分是:“民贵君轻”“仁者爱人”,仁政、民本思想。因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依靠人民,施行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如此评价:“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认真观察下图,对这一造福千秋工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它是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B. 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C. 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D. 鱼嘴是分水堤坝,宝瓶口是内江下游出水口,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 “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查看答案

以下主张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确的是(        )

A. “兼爱”“非攻”——老子    B. “仁”“爱人”——墨子

C. “无为而治”——孔子    D. “仁政”“轻徭薄赋”——孟子

 

查看答案

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查看答案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在古代有什么功能(      )

①烧烤食物    

②驱赶野兽     

③照明    

④驱寒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