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狗尾巴草是中国较常见的一种植物,但在大约6000年前,半坡原始居民将其驯化成北方...

狗尾巴草是中国较常见的一种植物,但在大约6000年前,半坡原始居民将其驯化成北方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这种作物是

A.

B. 水稻

C. 高粱

D. 小麦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河姆渡居民种植;选项C高粱原产于非洲;选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 丁村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周口店北京人

 

查看答案

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 直立行走

B. 学会用火

C. 打制石器

D. 狩猎

 

查看答案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 陕西省

B. 贵州省

C. 云南省

D. 浙江省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的中华民国具有的特征对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选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万户涕零,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取代“帝国”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民贼”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称他为“民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的作者当时参加了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加这一运动的还有哪些人?请举出两人。

(4)结合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一下20世纪初期的中华民国具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1)图一中的文献是哪个阶级设计的治国方案?这一方案体现了这个阶级的什么愿望?

(2)图二中的文件是哪个阶级制定的治国方案?这一文件体现了这个阶级的什么愿望?

(3)以上两个治国方案,从实践结果看有什么共同点?请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