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请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其;再不朝,则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编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请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1)上述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人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材料三、四分别说明了什么?

(4)从材料三到材料四的变化使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服从周王命令,向天子纳贡,并服从周王调兵等; (3)材料三说明当时诸侯尚能服从周王;材料四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4)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解析】 (1)根据材料“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所以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根据材料一“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由材料二“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其;再不朝,则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些人受封诸侯服从周王命令,向天子纳贡,并服从周王调兵等。 (3)根据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当时诸侯尚能服从周王。材料四“周室衰微请侯强并弱”,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 (4)由“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到“周室衰微请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从材料三到材料四的变化,是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但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是因为

A. 秦朝的制度落后    B. 秦朝施行暴政丧失民心

C. 秦朝采用儒家学说治国    D. 秦朝时外患严重

 

查看答案

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开创王位世袭制                       D.实行分封制

 

查看答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战国

B. 战国和汉初

C. 秦末和春秋

D. 秦初和汉初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世袭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