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同学们分组开展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 研究“抗战报刊” (1)请你...

同学们分组开展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  研究抗战报刊

(1)请你依据报刊影印版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反映的历史事件

标志意义

报刊①

 

 

 

 

报刊②

 

 

 

 

报刊③

 

 

 

 

 

第二组  研究抗战家书

四川青年教师王建堂,在抗战爆发后请缨杀敌,其父致其家书一封:“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率部渡襄河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时年49岁。在东渡襄河之前,给五十九军诸将领写了一封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日家书”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第三组  研究“抗战数据”

数据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的起止时间

数据二  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数据

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3)阅读以上数据,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1)   反映的历史事件 标志意义 报刊① “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报刊②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报刊③ 日本战败投降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言之有理即可) (3)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1)根据报刊①上的“日军于昨晨突占领沈阳”可知,报纸反映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沈阳乃至东三省迅速沦亡。该事件是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因为日本是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成员。根据报刊②中提及的日军炮轰宛平城,炸毁卢沟桥可知,这是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根据报刊③中标题“日投降协定作签字”可知,报纸报道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该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应为日本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中最后一个投降的国家。 (2)根据材料可知,王建堂的家书中提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体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张自忠的信中提到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体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体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通过两个数据可知,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3500万多人的军民伤亡,民族牺牲最大,所以,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相应的,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1)依照范例从图①、②、图④中任选一个历史遗址所反映的事件进行介绍。

[范例]图③: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1935年1月15日的夜晚,在这间并不宽敞的小屋里,坐在这里开会的人们正在召开一次对于红军和共产党而言,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全力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摘自百家讲坛解说词

遵义会议旧址

(2)结合所学,指出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社会各阶层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将下列观点与对应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连线。

(2)请将以上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个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历史事件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据此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1905年的北京,一个谭鑫培的戏迷来到前门大观楼看电影,他最有可能观看的是

A. 《歌女红牡丹》    B. 《定军山》    C. 《渔光曲》    D. 《马路天使》

 

查看答案

下图是民国时期新式婚礼的照片。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中国新旧事物同时并存

③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④中国社会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49年,北京城及众多文物古迹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得益于

A. 东北全境解放    B. 淮海战役胜利

C. 北平和平解放    D. 渡江战役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