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5)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1)匈奴;万里长城。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西域都护。 (4)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匈奴战争不断。汉武帝时,多次和匈奴之间发生战争,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无力抵御汉朝的进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不断向南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可看出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概述其原因。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巴黎公社等,这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B. 杰出人物的作用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 民族解放运动

 

查看答案

18世纪80年代后,英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革命持续加速。推动工业革命“持续加速”的动力是(  )

A. 畜力    B. 改良蒸汽机    C. 水力    D. 风力

 

查看答案

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此规定

A.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B.表明全体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D.有利于维护法庭审判的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中国常把一个人遭到挫折或失败称为“走麦城”,西方常称为人生的“滑铁卢”。与这一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路易十六    B. 罗伯斯庇尔    C. 克伦威尔    D. 拿破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