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 A. 对贪生怕死...

(题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

A. 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B. 具有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

C. 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 热爱和平的愿望

 

C 【解析】 题干中的这句话是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名言,主要涵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1)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举一例这一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名称?

制度创新

材料二  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材料二所示文献标志着该国建立了什么政权?穿越时空隧道,该文献发表290年之后,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位伟人为解决祖国的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伟大构想?

 

查看答案

历史兴趣小组的组员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工业革命首先是从英国兴起的,这个大西洋的岛国还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之一,他们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开始了“探究英国历史”的旅程,让我们参与他们的活动,共享他们的成果吧。

活动一:走近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请你列出他的被称为“四大悲剧”的作品。

活动二:回放革命场景

材料  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

(2)材料描述的历史画面中被处死的是哪位国王?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活动三:体验科技成就

(3)在科技馆中同学们看到了以下几种机器,请写出它们名称和发明者(改进者)。

活动四:再论强国之因

(4)从政治经济角度,试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三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

(3)材料三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

(4)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共同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摘自哥伦布日记

(1)材料一中在意大利什么思想使人觉醒,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述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3)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指出材料三中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从材料中找出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目的。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迈入近代社会有何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早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D. 中国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