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最能体现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 (   )

A.守株待兔  B.塞翁失马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

(3)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4)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1)老子。春秋时期。道家。《道德经》(或《老子》)。 (2)( B ) (3)有用。使人认识到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倒,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等。(言之成理即可) (4)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5)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为老子像;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根据所学可知,老子的思想主张有顺其自然;对立事物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据此可知,体现他思想的是塞翁失马,这个典故从祸福关系相互转化来说明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故选B。 (3)老子的这种顺应自然和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是有用的。如他的顺应自然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遵循自然法则,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又如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倒,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等。例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 (4)根据材料中的文字可知,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应以德治国;这是主张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学说的体现,他提出要有爱心和会同情心,与以德治国是一致的。 (5)根据所学可知,作为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对象上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为此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写三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4)“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理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⑤楚国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