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有了近代化的海军为什么还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1)制造轮船,训练水师,加强海防。 (2)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或海防废弛)。 (4)清政府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建设近代海军,但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甲午战争失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可知,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是制造轮船,训练水师,加强海防。 (2)根据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由“藩篱尽撤”使我们认识到近代中国“有海无防”。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建设近代海军,但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甲午战争失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l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公车上书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 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