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西安 B. 朱元璋、北京 C. ...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西安    B. 朱元璋、北京

C. 洪秀全、天京    D. 杨秀清、广州

 

C 【解析】 试题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东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民众。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谁发动的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中国近代史“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展开了什么事件?

(2)材料二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中“新的社会力量”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