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

(4)后来“卫鞅”被这些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遭车裂而死,有人说他主持的这次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商鞅和秦孝公。新兴地主阶级。 (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不同意。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商鞅虽死,但变法成功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孝公为秦国国君秦孝公,卫鞅即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变法的商鞅。第二小问,根据变法背景可知,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实行变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与农民有关的变法内容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由此可知,作为秦国的农民是支持变法的,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三说明的是商鞅变法是秦国变的富强, 这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根据所学可知,我们不同意变法失败的观点;因为虽然商鞅死后被车裂,但新法尚存。我们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商鞅虽死,但变法成功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查看答案

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

A. 缴纳租税    B. 治理郡县    C. 镇守疆土    D. 监察百官

 

查看答案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