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1)过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开始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代开始. 【解析】 (1)由材料一的“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可知,当时人少禽兽多,人类要存活下去必须群居,与禽兽斗争,所以答案是群居生活。 (2)由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可知,当时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了。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依据材料三的“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可以得出结论,当时已由使用天然火到使用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期发生了这种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

(2)如果你是平民,你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你是旧贵族,你最不满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

(3)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①烧骨

②石器

③洞穴中的灰烬

④骨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以下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中,不是汉高祖所采取的是( )

A. 把田租税率定为十五税一

B. 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 凡退役归农的军官士兵,免除若干年徭役

D. 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 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查看答案

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A. 建康

B. 洛阳

C. 长安

D. 平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