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和玉米 ...

“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和玉米    B. 水稻和粟    C. 粟和小麦    D. 小麦和水稻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位于我国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是最早种植粟的地区。而发现距今约7000年种植水稻的遗址,属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杭河姆渡聚落;因此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

A. 用火烧食物    B. 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

C.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过着群居生活

 

查看答案

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你还可以参观(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北京人洞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的“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威力并不减弱”?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此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举例说明19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无产阶级是怎样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运动面前发抖的。

(3)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表达的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简要说明这一关系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作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

材料二: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注:土著人民即原有人民)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观点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下表是某地区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大约数字):

时 间

白  人

黑人+混血

土著人民

1490年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共260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644000

9105000

1825年

43490000

4188888+6252000

8211300

 

(3)从材料三中的各种数据可以判断表格所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基本情况?表格中黑人从无到有,逐渐增多。黑人是以怎样的方式移居这一地区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称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国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引自美国历史上的什么文献?该文献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对该文献有何评价?

(敌人眼中的拿破仑)

材料二: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2)材料二中的“1789年瘟疫”与哪一事件有关?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是怎样的角色?

(诗人眼中的拿破仑)

材料三:贝多芬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部“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3)材料三中,贝多芬为什么涂掉拿破仑的名字?

(德、意人眼中的拿破仑)

材料四: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五: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没有人比我更能意识到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4)综合材料四、五,谈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