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B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上内容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ACD项与题干不符。所以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 兴中会    B. 强学会    C. 同盟会    D. 国民党

 

查看答案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人法也,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该观点是哪家学派的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基础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什么?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该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

(5)你认为当今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方法,只 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 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2)材料二、三、四说明当时的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记载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3)尧、舜、禹的这种推选继承人的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