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事年表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面的“孙中山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

大事年表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面的“孙中山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孙中山的大事年表

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3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

1912年3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发动了二次革命

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根据大事年表,归纳孙中山一生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2)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又领导了哪些革命斗争?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等革命斗争。 【解析】 (1)根据《孙中山的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孙中山一生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领导了1913年的“二次革命;发动了1915-1916年的护国运动;领导了1917-1918年的护法运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材料三内容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胜利,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又有说欧米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我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的与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1)材料一表明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规定国家的政治体制是按照什么原则构建的?

 

查看答案

(题文)为了更好地学习辛亥革命,小明通过以下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请你结合这些途径,进行下列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二  某剧组拍摄的电影《孙中山》展现了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

材料三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二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1)材料一讲话中的“他”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问题“指什么问题。这在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查看答案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兵(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宣言旨在(     )

A.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 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 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D. 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