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把一个国家视为一...

“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把一个国家视为一个人的纪 念碑,这是鲁迅先生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从这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开启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    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 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民生改善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C项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项辛亥革命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民生改善,但是不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说:“太平天国……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材料表明 孙中山强调(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建立共和政府    C. 实现平均地权    D. 发动武装斗争

 

查看答案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人文主义    B. 三民主义    C. 自由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北京中轴线是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某历史社团开展了中轴线考察活动。

(路线规划)

材料一明清时期,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依次经过今正阳门天要门,紫禁城、山地安门,最后直抵鼓楼、钟楼,全长7.8公里。

(1)依据材料一和下图,将①②的地点名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文献研究)

材料二明清北京城市布局继承了唐、宋、元都城的设计思想。宮殿、坛庙都分布在中轴线上或两侧,越接近中轴线者越尊贵。突出了宫城的雄伟气势和帝王的至尊。中轴线体现的中心、中正观念是中国古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中华大一统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与核心。

(2)依材料二,说出明清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

(实地考察)

材料三考察笔记(节选)

考察路线图(见下面手绘图)

天安门广场

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广场中央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是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会议的地点。

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立使古老北京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了现代,北京中轴线最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依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北京中轴线发生的变化。

(成果运用)

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筹备。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标准(部分)如下:

(4)从以上所有材料中选取恰当内容,说北京中轴线符合提名的一项标准的理由。

示例:标准1:理由:钟楼、鼓楼在明清北京起报时作用,见证了古代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

(5)北京中轴线申遗需要同学们的参与,请你提出一项助力申遗的行动建议。

要求:紧扣中轴线申遗主题,切实可行:说出具体做法。

 

查看答案

书籍·阅读·进步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剧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美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中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1)依据材料一,対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材料二

(2)从材料二的书籍中任选其一(《马可·波罗行纪》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示例:书籍:《马可·波罗行纪》

相关事件:新航路开辟作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3)依材料三,说出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优。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等

(4)依材料四,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阅读方式变化的看法。

 

查看答案

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经在丝之路留下足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英国海滨旅游最初局限于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参与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井给予他们帯薪假日,1840年以后,铁路的修建使交通费用降低,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

—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体闲生活》

(2)依材料二,说出海滨旅游在英国蔚然成风的背景和条件。

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出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次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己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基开放40年:回顷与展望》

(3)依材料三,概括中国旅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

要求: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